边角料食品勿留安全死角******
“白菜价”“论斤囤”……近段时间,在一些电商平台,火腿头、面包边等各色“边角料食品”人气颇高。这些零食取材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辅料,口感与正品无异,价格却便宜不少,受到年轻人热捧。(1月17日《法治日报》)
边角料食品缘何被捧为市场新宠?质言之,边角料食品盛行契合了市场上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食品的需求,也多少受到了理性健康的消费理念、厉行节约的生活观念的驱动。商家“变废为宝”,重新盘活了行将废弃的生产材料;消费者挖到“省钱宝藏”,花更少的钱买到相同品质的商品。供需双方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资源浪费,按说这本是件好事。但现实情况却是,边角料食品市场在实际销售中饱受争议,商品来路不明、质量存疑,不少商家“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物美价廉”的旗号收割一波波消费者。
虽说从当前的法律框架中来看,法律对边角料食品等新经济下衍生的新产品尚未有明晰的条文规定。但边角料食品本质上来说属于食品范畴,仍然处于法律适用的范围内。比如,《食品安全法》中就规定,食品包装上应当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因而,边角料食品不因其“新奇”而享有豁免权,商家的销售活动仍然不能游离在法律划定的安全线之外,食品安全标准及相应的法律规范必然也要遵守。
就当前边角料食品领域存在的各种乱象,有关监管部门和平台责任方需协同发力。首先,监管方面要严加把关。相应监管部门要主动作为、善作为,从边角料食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着手加强全链条监管。再者,平台方也要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共同守住食品安全红线。边角料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大多集中在线上互联网平台,于平台方而言,责任不容推却。平台应积极履行合理的审核义务,督促入驻商家规范生产活动和交易行为,积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边角料食品走俏市场,但暗藏其中的安全“死角”不容小觑。对此,要重视起来,确保边角料食品生产销售始终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 (付迎红)
【组图】一组图带你回顾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精彩瞬间****** 11月11日,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圆满闭幕。在互联网浪潮和数字经济的推动下,一项项新科技、新模式、新体验不断涌现。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届峰会的精彩瞬间。
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8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图为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专家推荐委员会中方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主持发布活动。(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8日,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活动现场。(光明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图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11日,2022“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现场。(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11月11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11月8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观众(中)在体验白虹2.0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8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媒体记者在体验智能头盔。(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8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媒体记者在拍摄体验全场景开放式手车互联组件。(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9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大会吉祥物“小互”在与观众互动。(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2022年11月6日,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小梧桐”志愿者拍摄合影。(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11日,乌镇西栅景区,一名工作人员驾船从水上经过。(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光明图片)
11月11日,乌镇西栅景区,一名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拍照留念。(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